首頁 > 探索教育 > 探索教育的發展現況(讓您更加了解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的發展現況(讓您更加了解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的發展,其源起可追溯到英國戶外教育的興起。當時有兩位人士思考如何運用戶外的挑戰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一位是貝登堡(Baden Powell)是當今大家所熟知的童子軍運動的創始人。另一位是猶太裔德人科漢(Kurt Hahn),他於1941年在英國創辦了外展訓練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也就是探索教育的發展源頭(Chris Loynes,1990)。

 

一、國外的發展概況 

(一)、外展訓練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

科漢是一位具前瞻性的教育學者,在擔任德國南方的Salem學校校長時,發現許多學生在社交活動及個人需求上不受重視,並普遍存在健康不佳、缺乏信心、進取心與冒險心不足、記憶力與創造力衰退、技能與努力不夠、缺少修養或自律能力、以及對他人不够體諒、不夠信任等問題(Richards,1990; Schoel,Prouty & Radcliffe,1988)。科漢體認當時整個社會是處於生病的狀態,他發現青年在成長之前已耗費太多的精力,導致整個社會無法朝向美好的狀態發展(Richards,1990)。為協助青少年面對危機,重建自我認同,科漢深感制式的學校教育課程太著重單向的智能發展,並不能提供學生完整的成長機會,認為必須有一套方案來使學生表現自己。因此決定發展一套計畫補救這些方面的不足,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計畫,便是提供學生冒險的機會,如探險或是置身於異國文化當中(Schoel,Prouty & Radcliffe,1988)。

就在其正要實踐他的教育理念時,卻在193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科漢因不滿德國騎兵踢人致死,公然發表言論反對希特勒的政策和行為。因其自由進步的思想和言行,在1933年遭逮捕入獄後來才經由英國的朋友搭救出獄,並輾轉定居英國(Miner,1990)。

 

科漢在英國仍不忘其教育理想,1934年他在英格蘭成立了Gordonstoun學校,其教育目標包括提供機會使學生能:1.探索自我並經驗成功與失敗;2.在追尋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忘記自我;3.透過參與和計畫,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能力(Zwart,1988)。

 

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經常遭到國潛艇的襲擊,統計傷亡結果,海軍將領們發現年輕的士兵傷亡較老兵高,經深入了解其原因,發現年輕士兵的戰鬥經驗欠缺,不知如何險中求生;另一因素是求生意志較低,不知如何透過團隊合作來解決問題(香港外展學校,2001)。英國海軍當局很重視此一問題,因此任命科漢發展計畫,以訓練年輕海軍士兵適應艱苦的海軍生活。這些計畫實施後,成功的強化士兵的自信心,生存機會與團隊合作能力,使他們可以適應艱困的海軍生活(Miner,1990)。由於這些計畫應用成功,隨之發展成軍事領導團隊的訓練課程。科漢整合這些計畫,並於1941年,在英國威爾斯創立了外展訓練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O,B,S)。此時期的教育理念,乃是透過體能和心靈的挑戰,以發展學生的內在潛能,並且妥善的設計活動經驗,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和更正向的的自我形象(Sale,1992)。在實際教學上,發展一套以經驗教育為基礎的模式,訓練領導者帶領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緊張,刺激,又好玩的活動和任務(Zward,1988)。而其學校取名為「Outward Bound」,實有深沉的意義。在英國當一艘船要出航,必定會在前二十四小時於該船傳尾升起旗幟,此旗幟代表該船已完成出航前的最後準備與檢查。引用到外展訓練學校,其意義是代表年輕人已完成全人格的訓練,將成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人。外展訓練學校可說是協助年輕人「開創人生旅程的準備」(日本O,B,S,引自陳皆榮)。

 

(二)、美國戶外領導學校(NOLS)

外展學校自英國引進至美國之後,也呈現蓬勃的發展,但接著而來的是訓練員的不足,為了解決此一問題,Paul K.Petzoldt於一九六五年在Lander,Wyoming正式成立美國戶外領導學校(The 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簡稱NOLS),致力於培訓外展學校領導人才。現在已發展到非洲、墨西哥、阿拉斯加、華盛頓州和懷俄明州。(Bachert,1990)

 

NOLS是一非營利組織,其創校之宗旨乃為:減少野外露營時對環境的衝擊和保護、旅遊技能、戶外求生技能、戶外安全、對環境的覺醒、探索團體動力(Bachert,1990)。Wood(2001)指出,從1965年到現在,NOLS已成為戶外活動和教育的領導組織。

 

NOLS的成立,Petzoldt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本身是戶外活動的愛好者,也是登山專家。早在第一所外展學校於科羅拉多州成立時,Petzoldt即是登山部門的主要領導者。在此工作的經驗,讓他深深體會,若未具備充足的訓練和豐富經驗的領導者,則外展訓練學校或其他相關的計畫均不可能達到成熟的階段。他一直有這樣的理想,要成立戶外領導學校,最後終於實現此一夢想(Bachert,1990)。Petzoldt認為有效的戶外領導者,必須結合「技能」、「知識」和「判斷」,而透過不斷的直接練習和實際的領導經驗,以發展青少年的領導潛能。由於NOLS對於培育戶外領導人才的努力與貢獻,而促進日後戶外活動和探索教育的推廣和發展(Bachert,1990)。

 

(三)、原野教育協會(WEA)

外展學校相繼成立,美國戶外領導學校也已開始擔負起領導者的培育工作,但在一九七0年代的美國及加拿大的戶外活動界,為了領導人員的認證與課程標準的檢定,曾引起很大的爭議。

 

Petzoldt在外展學校擔任首席指導員的體驗,讓他深此一議題的重要性,因此積極結合大學教授、政府部門官員、與戶外活動組織領導者,於一九七七年在西伊利諾大學成立原野使用教育協會(The Wilderness Use Education Association簡稱WUEA)。一九八0年改為原野教育協會(The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簡稱WEA)(Lupton,1990)。其創立之宗旨在於倡導使用野外資源時,對環境應負起保存與維護的責任,以提升野外活動的品質,並發展一套課程,作為培育戶外領導者認證標準的課程依據。WEA設有三個層次的認證制度和標準,分別是:一是技能(skills),針對使用者的認證;二是領導(leadership),針對領導者的認證;三是指導(instruction),針對指導者的認證。

 

WEA所發展的認證課程項目有十九項,包括探險行為、環境倫理、旅程規劃、歷史和文化、裝備、服裝、糧食、基本露營技巧、健康與衛生、航海、追蹤技巧、氣候、緊急救護、求生技能、水上安全救護、單一模式旅行之特殊知識、領導經驗督導、領導者的判斷力、評估技能。直到目前為止,仍無很大的架構變化。

 

(四)、經驗教育學會(AEE)

經驗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是一個以會員支持為主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從一九七七年成立以來,至目前為止已擁有三十五個國家中,大約兩千位個別會員和團體會員,其成員包含範圍很廣泛,如教育、休閒娛樂、戶外探索活動、心靈健康、青少年服務、管理發展訓練等(www.aee.org/2001)。

 

從一九七0年代開始,探索教育在美國已有多個不同領域的組織投入和推展,但卻缺乏一個能整合的組織機構。當時正在發展的外展學校和一些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舉行若干會議討論經驗教育的學習方法,如何運用在各領域及發展。因而順勢在一九七七年整合為一較為專業的組織,就是經驗教育協會(AEE)。AEE成立之使命為:促進經驗教育,支持經驗教育人員,透過研討會、出版書籍刊物、學術研究、工作坊等方式,進一歨發展體驗學習法(Garvey,1990)。

 

AEE的發展初期,在組織中包含四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體,而探索教育即是其中最重點之一。在一九八0年AEE另組探索選擇專業團體(Adventure Alternatives Professional Group),因為AEE的許多成員運用經驗學習方法與技巧,在原野和冒險的學習情境中,故協會亦致力於探討計畫安全實施的發展與研究(Garvey,1990)。AEE的專業團體現已增加為六個,而探索選擇專業團體亦以改名為探索治療專業團體(Therapeutic Adventure Professional Group,TAPG)(www.aee.org/2001)。

 

AEE是目前全世界惟一有系統研究活動教育與經驗教育的組織,每年出版三期經驗教育期刊和辦理一場國際性研討會,對探索教育的相關理論基礎與學術研究工作貢獻良多(Garvey,1990)。

 

(五)、探索教育活動(Project Adventure)

由於探索教育在英國實施的結果頗受肯定,一九六二年外展訓練活動引進美國,在科羅拉多州成立第一所學校後,就一直強調教師的訓練,來改善美國的教育制度(Garvey,1990)。

 

一九七O年代美國的教育界開始有一些改革的聲音出現,如:戶外活動的課程是否可以運用在傳統的體育課程的教學?學生在體育課中是否可以學到如何在團體中解決問題?同樣也能在生物課中以團隊合作方式上課?學生們在社區中是否能夠協助某些團體解決問題、、?Jerry Pieh是位於麻塞諸塞州漢彌爾頓高中(Hamiltom Wenham)的校長,早在他還是教育學院的研究生時,就已開始在Minnesota外展訓練學校協助他的父親Bob Pieh,並參與部分活動。有了此一經驗,Jerry Pieh對外展訓練學校的模式評價很高,因此和同僚Gray Baker,將原來只在戶外實施的冒險性活動,如攀岩、泛舟、登山、露營等活動,簡化、改良成可在學校內進行的活動課程,只需簡單的教具,或甚至不用教具都可操作。而且由原來強調體能活動的取向,轉而為培養個人成長與團體動力、團隊效能的學習與探討取向(蔡居澤,2001)。一九七一年Jerry Pieh以「Project Adventure」之名稱(國內有人翻譯為主題式冒險活動或突破休閒活動),提供給美國聯邦政府教育局,後來並成為全國性的方案,融入中等學校的教學活動,並回答上述教育界的反動(Dick Prouty,1990)。

 

探索教育活動包括了一系列創新及發展的過程,從解凍/熟悉活動、去除抑制的活動、信任與同理心活動、溝通與協調活動、作決定/問題解決活動、社會責任建立活動到個人責任建立活動。其基本目標有二:一是視學生為一個團體,他們必須學習更有創造性及有效的解決問題;其次是個人和團隊是一體的,必須共同突破層層障礙,以達成一致認同的目標。這個課程的操作魔式,很快的被運用到其他科目。教師們認為透過團體合作的策略,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並且可以不斷創造學生學習上的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讓學生很快掌握到學習的目標(Prouty,1990)。從以上的敘述,可以了解團隊氣氛對於探索教育的學習過程是很重要的。

探索教育活動從一九七一年開始運作以來,一直不斷的成長發展。從原先的教育的領域不斷的擴散到其他領域,包括醫院的精神醫療部門、心理復健中心、犯罪矯治機構、公司行號、企業團體、非營利組織、社區服務、休閒產業等。

 

探索教育在美國的發展有五大領域:

(一)    教育類:探索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法案第三條的方案,而其冒險性挑戰性的活動相當受到青少年的歡迎,目前探索教育模式的的課程,已廣為美國各地公立學校的接受和肯定,也已發展出一套AITC(adventure in the classroom)教學模式,頗具特色(Henton,1996)。

(二)    親子關係和社區發展:探索教育在社區的運用打破種族年齡和職業等的限制提供相互扶持的力量社區中由各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長環境所組成透過探索教育活動在社區發展中提供連結人心的橋樑。

(三)    心理治療與犯罪行為矯治:在一次因室內病床不足而形成的臨時性戶外醫療中發現,在擁有戶外生活經驗的病人,比醫院內的病人康復情形更佳,因此走出戶外探索心療的一片天空。探索教育也曾經幫助紐約市的University Height高中、及喬治亞州的Ddkalb社區替代學校,發展出一套針對犯罪傾向、或已犯罪者、殘障、及心理偏差者的復健計畫。探索教育也自行發展出一套矯正問題青少年的訓練計畫,並與喬治亞州政府合作,在Newton郡成立一座彩虹湖學校(The Rainbow Lake),專門收容那些有社會不適症的中學生。每位學生先接受十二週等不同週的矯治訓練,接者再依個別需求的不同,接受不同時間的訓練。訓練期間所有學生都在校區參與工作,與參加這項以冒險性活動為基礎的輔導諮商計畫,並同時啟發學生的社會適應。

(四)    企業組織與非營利組織:探索教育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亞洲等全球各個國家,幫助過不少工商企業團隊,協助團隊建立與發展、團隊領導、團隊效能、團隊向心力、團隊凝聚力、團隊合作等教育訓練方案。包括I.B.M、 ESO石油、APPLE電腦、CITY BANK、美國童軍總會、美國陸軍總部…等國際企業團隊都是見證者。

(五)    休閒產業界:一般休閒場所或夏令營營地等,普遍都會架設探索教育戶外繩索設施。透過探索活動,享受夥伴確保的樂趣,相互鼓勵,同時思考如何幫助對方成功。營地的管理人員必須學習如何運用自發性挑戰的概念,幫助青少年學習真實的面對自己,身為團體的成員,如何貢獻自己的力量及發現自我價值。

 

二、探索教育在台灣的發展

儘管探索教育在歐美的發展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台灣的發展歷史並不長。民國六十九年至七十一年間,本團曾嘗試引進並推動探索教育。由於時機並未成熟及缺乏領導團體活動的人才,因此而中斷(沐桂新,1995)。民國八十三年,本團先進沐桂新至美短期進修休閒活動管理,回國後以休閒治療為主題在團務通訊撰文,首次提到探索教育之相關設施與活動,但並未積極推行。同年,北師大公訓系嘗試開設國中童子軍教師在職進修班,進行實驗性的教學與實施,又點燃探索教育的火苗(蔡居澤,2001)。民國八十四年,金車教育基金會孫執行長至美國參加夏令營的年會,發現美國有許多單位都很重視探索教育活動。隨後在民國八十五年,孫執行長兩度參加有關探索教育研討會,體認到此一活動課程可以對國內教育界、休閒活動界、青少年服務機構、或心理輔導中心、青少年犯罪矯治機構等單位,產生一些新思維和活動模式。於是在民國八十六年,邀請兩位專家來台作三場示範講習,會後發現參加者反應良好,因此於民國八十七年組團赴美學習,將此一經驗教育模式引進國內。

 

由於 「Adventure」直譯有冒險、挑戰意義,但顧慮國情不同,民風較為保守,金車基金會乃選用「突破休閒活動」為本土化之名稱,想突破傳統休閒只是好玩的刻板印象,而是兼具教育精神和休閒價值。(金車基金會,1998)。但國內學術界(如北師大公訓係、體育學院)、青少年服務組織及本團、福音園,大都翻譯成「探索教育」。探索含有向未來及未知挑戰之意味,較為接近外展訓練學校之原創意義,也含有冒險的精神。(也有人翻譯為「主題式冒險」)。

   

民國八十六年,國際發展公司也引進探索教育活動,專注在企業界的團隊發展與建立領域的推廣,為探索教育增加了許多助力。九十一年,另與宏碁集團於渴望園區,設置高空繩索課程。同時,本團也深切體認到探索教育的價值和機構本身的使命相當一致,因此也積極辦理專職幹部及義工幹部的訓練,並且把「探索教育」列為六大核心工作之一。並在復興活動中心霞雲坪營區,建立戶外「探索教育學校」,增添高低空繩索課程設施,為探索教育提供更完善的訓練場所與服務。日後並將陸續於澄清湖、曾文、金山、日月潭等活動中心繼續增設探索教育學校,屆時將有一翻新局面。

 

而政府機構如青輔會,八十七年曾邀請國外講師來台辦理研討會,八十八年辦理突破休閒志工訓練營,並且每年補助國人至美國參加經驗教育年會部分經費。教育部自九十學年開始施行的九年一貫制中小學新課程,也將探索教育列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十大指定單元之一,形成教育政策中的一環,開啟探索教育的另一個契機。

由上述的簡述可以發現,探索教育的體驗學習模式,已逐漸受到台灣教育界、非營利組織的青少年輔導工作、企業組織的教育訓練、童子軍、諮商輔導、戶外休閒活動等領域的重視,具有潛在的發展價值,值得本團大力投資與發展。

本期青年期刊